如果有一天,你发现自己的儿子从来不和周围的男孩一起玩,在过家家游戏中永远只要当妈妈,并且有一天突然对你说: “爸爸(妈妈),我想和女孩一样穿裙子。” 你会怎么办?真的给他买一条裙子,还是狠狠揍这臭小子一顿? 在英国有一群父母,面对孩子的性别焦虑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法……近日,英国国民健康保险机构(NHS)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,2015年共有167名10岁以下的英国儿童在父母的带领下,接受了性别焦虑咨询。这比十年前的数据增加了一倍。治疗的目的并不是把这些性别认知“错乱”的孩子,“治愈”成所谓的“正常人”。而是心理专家与孩子深入的交流,让孩子直面自己的性别焦虑,甚至通过鼓起勇气改变生理性别,来寻找真正的自己。 这些性别焦虑患者都是在孩童时期,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性别错位。一般情况下,在5-8岁的时候,孩子就已经对性别有一个固定的认知了,并会自然地遵从着内在的性角色要求,表现出行为上的性别差异。 首先,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性别焦虑。性别焦虑(Gender Dysphoria),也被称为“性别认同障碍”(Gender Identity Disorder),是指:一些人从儿童时期开始,对自身性别的认识、言语行为与真实性别(生理解剖特征)相反,即在穿着和行为爱好上像异性,或坚持否认自己的真实性别。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文章开头那些“反常”的表现,他就很有可能正在饱受一种名为“性别焦虑”的心理障碍的困扰,如果不加以专业心理疏导,而选择强行“掰直”他or她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 通俗点儿说,有些人打出生起就会出现生理上是男人,但其内心感觉自己是女人,或生理上是女人,但其内心感觉是自己是男人的情况。 虽然在绝对数量上,具有性别焦虑的是少部分人,甚至被传统观念视为“异类”。但其实,他们的群体规模和面临的困境却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得多。 那么怎么才能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性别焦虑症呢?对此,美国精神病学会(APA)给出了下面几条标准。如果明显表现出下列4项以上,则说明这个孩子患有性别焦虑: (1)反复申述自己想成为另一性别,或坚持认为自己是另一性别; (2)男孩喜欢换穿女装或耀眼的女性盛装;女孩则坚持一直穿典型男性的服装; (3)在假扮游戏中强烈而坚持地偏爱另一性别的角色,或坚持幻想成为另一性别; (4)强烈地希望参加典型的另一性别的游戏及娱乐; (5)强烈偏爱另一性别的游戏伙伴。 伴随年龄的增长,患者会越来越感到身心差距,越来越痛苦。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具有性别障碍倾向,家长就应当立刻与医疗机构保持联系,并接受心理咨询。 那些致力于让别人痛苦地变“正常”的人,才应该先治疗自己的狭隘与无知。 也许在不用很久之后的未来,大家就可以摘下有色眼镜,对他们少一些质疑、躲避与横加指责,多一些尊重、理解与换位思考…… 而所有面对性别焦虑患者的治疗,都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幸福水平,帮助他们如何更好的面对他们的“性别”;而不是让人去符合一个所谓“正常”的模板,强制他们与生理性别达成一致。精神治疗的目的,就是让性别焦虑群体正确面对性别障碍为他们造成的困境,改善患者生活质量,并由本人去认真考量今后如何生活:是满足于单纯从服饰上将性别表达为自己所要的;还是追求用药物或手术来达到身心统一,也就是成为我们常说的变性人。如果一个性别焦虑症患者去求医,他需要治疗的也不是“错位”,而是可能发生的抑郁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