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期主诉比较简单,主要是夫妻之间的矛盾无法自行化解,想寻求专业的帮助。 在前期的谈话互动当中,可以明显发现丈夫的表达方式是极其理性,对他人的情感需求敏感度较低,明显体现出与父性(理性)强烈认同的特点来。随后询问他的原生家庭,原来其母亲很早就去世了,小时候是跟随父亲长大的。而且父亲本人的性格不善言辞,所以自小就不善与人沟通交流,也不习惯向人表达情绪感受,同样,对别人的情绪感受也不善体察。 随后,对妻子做了一段冥想,在浅催眠的状态下,去兵器库选择武器(看愤怒的表达方式)、看动物(子人格特征)、看植物(看气质特点)。她选择的武器是一根棍子,棍子的隐义是有延长手臂的作用的,就像伸出去的手指。这其实非常的符合她平时与先生的指责性的交流模式。所以当她根据我的提示,在想象中带着自己的棍子(举起手臂)指向老公的时候,老公马上下意识做出要躲的动作。而只有当她放下手里的棍子时,先生才有了愿意和她交流的愿望。 其实这是一个经典的家庭互动模式的塑性。太太希望先生理解自己,但运用的方式是指责批评式的,而且先生因对情绪的觉察度较低,无法透过太太的举动,去读取到指责背后暗含的希望被理解的期待。以至于矛盾此起彼伏,冲突不断,最终蚕食双方的情感。 不过其实这对夫妻身上是有资源的,最积极的力量是双方都愿意寻求支持与帮助,而不是一味的陷入到自己的死循环里面去。其实问题家庭很多,但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却只是部分群体。因为从人的内心深处来讲,能够信任他人、寻求帮助,实在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和心理力量的,而这些,往往和早期的客体关系经验分不开的。所以,往往一些重症,其实是不大会主动求医的,除了现实感缺乏的原因之外,另外一个重要原因,是因为这些人的内心往往是不能够信任任何人、任何关系的,而这,将是多么大的可悲与痛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