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,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,可究竟“爱”是什么呢,似乎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。有脑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,爱情的感觉来自于多巴胺和内啡肽,前者使人快乐与满足(爱情物质),后者使人平静和依恋(婚姻物质)。由此延伸得出:一份完整的爱情,包含了激情与依恋,我们会被对方身上与自己不同的地方感受到吸引,又因那些彼此相近的地方而体会到依恋。换句话说:内向的容易被外向的所吸引,理性的容易被感性的所撩拨,乖乖女更容易爱上放荡不羁的男子,习惯付出与照顾的男人更喜欢接近小鸟依人的小女生。之后,如果关系继续发展,二人之间个性相似的部分就会变得愈加重要,促使情感顺利走向安定平稳期。 何时对一个人心动?从样貌到性格,从气质到谈吐,我们的大脑判断一个人能否使自己怦然心动,这个过程仅需 0.2秒钟,所以这个过程更像是在嗅一种味道,对方是否对味,瞬间就会被感知。在节目录制过程当中,总听到嘉宾说因为A说了哪句话,而喜欢他,或因为B的某个举动,而排斥他,实际上,对于初次相识都不太了解的人来说,这些通常都不是真正开始或拒绝的原因。最大的可能是,在那最初的0.2秒,对方是否顺利通过了那套精密的感觉系统而进入你的内心。人的大脑最奇特的地方在于,感性总是在先,理性总是在后,理由永远都是跟随感觉服务的。喜欢了,就会找到一个理由,不喜欢,就会创造一个借口。这一点很有意思,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,因为TA有这样那样的好,所以我爱上TA了;实际内心发生的情景是,你先是对TA有感觉了,接下来才思考TA有这样那样的好。 如何快速读懂对方的情意?部分嘉宾现场显得有些反射弧过长,对面钟意的那个人再三暗示,自己却一无所知,错失机会。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木头性格也是大有人在,往往和早年生活环境过于单一以及亲子之间缺乏高质量互动有关,如果我经常待在亲密的依恋当中,我们就学不会快速的理解它人流露的情感符号。想要快速的读懂对方,眼神的交流很重要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我们所有的感情都会通过眼睛而流露,眼睛是不以为然顾左右而言它的,还是专注又温柔的停留在你身上的,或是充满防御的直盯着你不放的,再或是嘴角带着习惯性微笑眼神却波澜不惊的……仔细观察,你就会在那双眼睛里读懂那个真实的TA。 通过言语确定彼此的距离?言语的边界,就是一个人的边界。初次见面,语言表达自然会有一定的客套性和防御性,但仔细倾听,仍然能够发现潜意识流露的珠丝马迹。没有情感参与的客套性寒暄,下意识会以远距离事物为主题,比如天气,比如某个新闻事件;如若其中的一方有意愿进一步发展,“你”、“我”开头的句式则会逐渐增多,近距离的话题有助于彼此情感的迅速升温。同理,一个原本亲近的关系,双方话题逐渐从自身转向更远距离的第三方,也意味着二人关系的疏远与降温。 寻觅另一半,用头脑亦或是用心?常看到相亲的人们列出自己理相伴侣的一二三四五六七,找来找去很多年,总也遇不着框框里的那个人。这样的方式就像是头脑里加减乘除的运 算,更像是机器人的择偶观。而爱情,它则更像是一首诗,永远是属于心灵的,你只能偶遇它,却不能规划它,你只能不由自主的投入它,而不能当成任务来完成它。就像那句老话:没遇上的时候,所有的规则都是规则,当你遇上TA的时候,你会为TA抛掉所有的规则。 节目录制结束,刷新朋友圈,得知《歌手3》李健以一首《假如爱有天意》突围夺冠,耳边似乎响起那清扬干净的声音和空灵悠远的旋律,似有绵绵的爱意无尽流淌。正巧借用这首歌的名字作为文章的标题,并借用他的歌曲名字做结尾,但愿人人心中那朵爱情之花都能自由《绽放》,撰写出属于此生自己的《传奇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