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凡广受欢迎的影片,通常都有一个特点,就是片子的主题总能呼应到人类潜意识深处的需求或向往。《王牌特工》亦是如此,整部片子充斥着全能自恋式的幻想,从优雅自若神一般摆平任何事的哈利,到担负拯救全世界使命的艾格西,再到企图操纵全人类的范伦坦,无不把人类婴儿式的全能夸大展现的淋漓尽致。 全能自恋,是每个人在婴儿初期都曾拥有过的心理状态,即,婴儿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,我是一切的中心;我一动念头,就能操纵全世界;我一哭,妈妈就会来;我一饿,奶水就会涌现。 对于婴儿来说,这部分毫无现实基础的夸大幻想,是有着非凡的价值和意义的。婴儿是柔弱依赖且始终充满焦虑的,如果没有环境的供给与回应,便不能独立存活,也因此全能自恋做为一种修复般的力量,支撑着婴儿脆弱内心的完整与平衡,它是每个人建立自尊的基础,也是个体获得自信的源头。 那么问题来了,全能自恋出现在婴儿身上是健康的,假若出现在成年人身上呢,将是一种什么现象呢?由于原始自恋的未经驯化,它将以各种夸大的姿态来呈现:各式自以为的与众不同(唯我独尊、自我为中心,它人必须围着自己转)、各式自以为的无所不能(从轻到重:拯救他人、拯救全人类、拯救全世界,有意无意总和上帝抢活儿干)、各式显性隐性的完美幻想(与现实不相称的“瞧我卓尔不群”“瞧我貌美如花”)…… 这种情形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?在婴儿全能期,理想的情况下,随着母亲对婴儿需求足够好的回应,以及恰到好处挫折的提供,原始的夸大性自恋逐渐被锻造、被驯服,变得更具有现实感和抗挫折力,形成足够稳定的内聚性力量,并成为一个人真实自体的核心。 然而,这个锻造的过程并不总是顺利的,母亲对婴儿的回应质量决定了孩童内心发育的质量,对孩子的过度满足与过度的忽视均会打断自体发育的节奏。除此之外,突如其来的创伤性事件,也将会使无力应对的个体内心产生退行,退回到早期幻想的阶段,在幻想中躲避现实的伤害,也在幻想中虚构出已失去的掌控感。 如果把整部影片用精神分析方式来解读,那么片子后半场各种玄妙惊艳的桥断,便可看做是主人公遭遇系列创伤之后的一场梦。影片中的艾格西,生父早早去世,继父对他举止粗暴、肆意凌辱,妈妈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他。在这样的情形下,幻想就成了他最大的保护机制。 在幻想的世界,他创造了自己理想中的父亲形象一一哈利,充满关爱且有神一般的力量,总能适时出现在他最需要帮助的地方,一个电话就能救自己出监狱,以一敌多轻松摆平欺负自己的小混混,并在成长的路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与保护; 在幻想的世界,他也创造了理想中的自己一一神勇非凡、无战不胜艾格西,打败了继父,拯救了母亲与妹妹;打败了范伦坦,拯救了全世界,不仅得到了所有人的追捧并还收获了王室公主的爱。这样的幻境,就像一场美妙绝仑梦,成为现实伤痛的避风港,使人沉醉其中不愿醒来。 假如这是一场梦,影片中主人公的这场梦究竟始于几时,是他被扔进监狱的那一刻,还是更早历经继父欺辱谩骂的时候,再或是最早坐在婴儿车上目睹母亲发疯砸门的瞬间(婴儿车里惊恐哭喊的妹妹象征婴儿期的自己)…我们无从得知。总之,艾格西用这样的方式填补了现实中的缺失,完成了对自己的安抚与修复。更美妙的是,因为这是电影,角色可以永不醒来。 然而,假如那些创伤真切的发生在生活之中呢?躲进幻想里的人们是否可以终生酣睡,永不醒来?一一“可惜这不是老电影” 一一影片里这句反复出现的台词似乎给出了答案。 |